随着本届赛事最大黑马选手瓦舍罗夺冠,为期两周的2025上海劳力士大师赛也画上了句号。
2025上海劳力士大师赛新科冠军瓦舍罗
当「郑钦文效应」进入第二年,网球运动在中国的热度依旧不减,看比赛和打网球的人都变得更多了。恰逢网球中国赛季继续占据国庆中秋假期,在家门口看网球比赛更成为许多人的休假选择。
横跨九个休息日的上海劳力士大师赛更是带动了本地文旅的发展。据久事体育官方透露,「本届赛事票房已过亿元,现场观赛人群里,上海之外的观众占比超70%,其中国际境外观众达10%,较去年有2%的上升。」
凭借现场国际游客的增长,2025上海劳力士大师赛成功将离境退税业务办理场景推广至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现场,成为「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十大标杆活动之一。整个国庆中秋假期,赛事现场境外游客的单笔平均消费达860元。
一场由顶级网球赛事所带来的外溢效应,如同一颗深埋二十多年的种子,早已在上海生根发芽,破土生长。
时间回到周六的半决赛当天,即便是工作日下午,观赛现场都几乎座无虚席,球迷都为了德约科维奇而来。
第一场半决赛,四届赛事冠军、38岁的「老将」对阵从资格赛打到半决赛的「黑马」瓦舍罗,带伤拼到极致的德约科维奇,虽然0-2不敌对手,但他展现出的顽强意志赢得全场球迷的欢呼与掌声。
另一位从资格赛一路闯关到决赛,并最终夺得冠军的摩纳哥球员瓦舍罗,则上演了逆袭的奇迹——他的即时世界排名从赛前的第204位飙升至第40位,仅用一站赛事便实现了闯进TOP40的跨越。
让所有球迷动容的是在赛后握手环节,瓦舍罗对德约科维奇说,「能跟你打一场比赛非常荣幸,不要退役。」
同样具有戏剧效果的是,进入决赛的另一位选手林德克内西是瓦舍罗表哥,后者在半决赛以2-1战胜前赛会冠军梅德维德夫,本届赛事决赛也被称为「表兄弟对决」,成为赛会历史上的传奇一幕。
当林德克内西拿下最后的决赛入场券时表示,「这像一场无法想象的梦。」
高温湿热的特殊天气也为本届赛事刻下了独特记忆。赛场上,众多种子选手频频抽筋、中暑仍在坚持苦战,观众们也在烈日下坚守,但挑战也催生着进步。
正如去年因为雨水影响了赛事进程,以及球员训练场地容量不足,今年就升级了2号场馆的可伸缩屋顶,化解了雨水对赛程的困扰。
全新升级的2号场馆
同时球员训练场地也由原来的17号球场升级成了「皇家加勒比大师训练场」,1200个座位的看台既满足了顶尖球员的高标准训练需求,也让球迷能舒适地观摩心仪球星备战的场景。
针对今年特殊的高温湿热天气,也间接推动着ATP正在评估制定「高温政策」,以保护球员在比赛期间的健康。
作为亚洲地区唯一ATP1000赛事,上海劳力士大师赛自2023年升级为「超级大师赛」后,今年继续沿用「两周赛程以及96签制」的顶级规格。尽管阿尔卡拉斯因伤缺席,但辛纳、兹维列夫、弗里茨、梅德维德夫等球员悉数到场,特别是德约科维奇在赛前一周宣布参赛,给中国球迷带来了无限惊喜。
一场在家门口的世界级网球盛会,其价值远不止于赛事本身的胜负。
它让本土球迷拥有了近距离仰望偶像的珍贵机会,同时层出不穷的跨界内容与周边互动,则将网球文化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互动体验,让所有人领略到这项运动最本真的魅力。
「每年赛事,都希望能够进步一小步。」久事体育董事长杨亦斌在例行采访中的这句话,也是上海劳力士大师赛一直在进步的写照。
包括前文所描述的全新改造的2号场馆以及球员训练场地,另外还有人文价值的新尝试和上海网球文化的传承。
新设的宠物友好专区「ACE萌友天地」在2号馆北侧草坪上,观众可以携带自家毛孩子前来观赛,现场还提供免费寄存与互动游戏,让网球赛事也成为全家的欢乐节日。
同样位于2号馆附近的「传·旗」20周年主题展,记录了职业网球在上海27年的演进历程。从1998年的喜力公开赛到上海网球大师杯,再到升级后的上海劳力士大师赛、超级大师赛,以历代球星风采与精选的球迷藏品,与旗忠网球中心20周年馆庆呼应,共同唤醒了一代人的城市网球记忆。
除了每年备受瞩目的核心赛程,已经成功举办三届的「费德勒超级挚友之夜」同样成为备受期待的跨界盛事内容IP。
去年,张之臻、陈奕迅、樊振东、王励勤的同台,实现网球与文艺、乒乓球的破圈联动;今年则有郑洁、甄子丹、吴磊的携手,继续演绎着网球与娱乐的跨界精彩。这些创新尝试,持续为上海劳力士大师赛注入长尾效应。
2025 费德勒超级挚友之夜
旗忠网球中心的官方纪念品商店「品牌天地」历来都是赛事期间的人气聚集地。今年,该商店共推出733款周边产品,进一步点燃了观众的消费热情。
据氪体现场观察,不少观众通过佩戴赛事周边帽子、悬挂网球主题挂饰等方式,融入到热烈的赛场氛围。在产品设计上,继去年爆款「爆炸头」玩偶之后,今年也有神似辛纳发型的「卷毛头」玩偶继续成为焦点,不仅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现场也供不应求。
销售数据同样印证了衍生品的受欢迎程度。杨亦斌就透露,「在去年日均销售额突破1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整体销量预计将提升约60%,部分单日销售额甚至可达200万元,全程总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品牌中心的高人气
网球,已经变成了一个多元人群参与其中的热门运动。前来观赛的球迷,有资深打球爱好者,也有青少年前来学习,为持续扩大球迷基础,上海劳力士大师赛每年都在总结经验,力求以新的变化提升服务体验。
所有这些看似微小的进步——无论是硬件的突破、服务的细化,还是情感的联结,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目标:为球迷创造一次更完整、更愉快的观赛体验。
随着中国网球多年以来的积累与沉淀,当下的中国网球已经迎来了黄金时代,赛场内外的网球热度也在不断攀升,但如何在热潮之下进行冷静思考,让中国网球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久事体育也在积极谋划更为长远的发展之路。
今年8月底,国家体育总局网球中心印发《高质量发展网球事业的改革措施》,明确提出以市场化驱动网球产业升级,全链条培育网球产业市场,尤其强调要以职业赛事为龙头,做实做强网球赛事经济。同时,《中国网球事业发展基础数据》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网球人口达到2518万人。
无论是来自政策的持续利好,还是消费端的庞大需求,网球运动正成为国人休闲生活中的社交新宠。以上海劳力士大师赛为代表的中国赛季赛事不断提质升级,成为中国网球产业持续向前的重要见证。
当然,中国网球的发展远不止于赛事本身。在放大顶级赛事外溢效应、构建系统性网球生态的价值链方面,久事体育也在升级「赛事+场馆+球员」的网球生态圈,驱动网球与多元业态的生态融合。
具体来看,赛事层面,就是通过全年举办业余赛事及青少年赛事,构建贯穿全年的多层次赛事体系;场馆层面,旗忠网球中心继续升级,规划新建一座万人综合场馆,目前国际方案的征集已经启动。未来,这里也会发展中高端会员制俱乐部,提升场馆的多元运营服务质量;球员层面,不仅覆盖职业化训练与青少年培养,更有专业网球学校,完善职业人才成长通道。
这一系列举措,将持续拓展网球生态的价值维度,让旗忠网球中心的影响力超越两周的赛事周期,实现更广泛、更持久的社会与产业共振。
旗忠网球中心中央场馆
为增强网球生态的专业性,久事体育近日携手ATP设立了亚洲首个ATP发展中心,并同步揭牌了久事国际网球学院。根据规划,前者旨在打造亚洲顶级的ATP竞技训练与职业球员保障基地;后者则定位为集竞训、教育、赛事于一体的国际化教育平台,致力于培育中国网球的后备力量。
这只是久事体育围绕旗忠网球中心构建的「网球小生态」。
就在今年年初,久事集团与闵行区人民政府共建「网球小镇」,覆盖整个闵行马桥核心区域,带动网球与科技、旅游、交通等多元协同发展,构建区域联动的「网球大生态」。
纵观国际网球产业的发展,都已经形成了超越赛事本身的综合发展模式。四大满贯及多个高级别ATP赛事承办地,都注重提升非赛期的场馆运营能力,并配套升级公共服务、多功能训练设施以及青少年培训,组成现代化网球中心的标准功能架构。
因此,随着久事体育「网球生态圈」建设的推进,我们有望见证上海劳力士大师赛从每年14天的赛事狂欢,蜕变成为一片全年持续发热的网球文化热土。
当球员的成长体系、观众的参与热情与产业的协同生态实现同频共振,网球这项运动,继续在上海这片沃土上,再度迎来发展新机遇。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官方
Copyright © 2021-2024 24直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6020923号-2